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四七一章 三个慰抚使  (第1/6页)
    大帝书阁    历史上,一征高句丽失败,元素颇多,别看征调了一百一十三万大军,对外号称两百万。    实际上真正的动手的,就是宇文述的九路总管共计三十五万精锐,以及来护儿的八万江淮水军。    也就是说,总计四十多万大军。    那么剩下的为什么用不了呢?    第一,攻打高句丽,必走辽西走廊,一百多万人从这里过去,耗时多久呢?得一个半月,所以先期进入高句丽的精锐已经打起来了,后面的人还堵在辽西走廊过不去呢。    历史记载:日遣一军,相距四十里,连营渐进。    整个大军,首尾相隔一千里,别说策应了,不拖后腿就已经是上天保佑了。    第二,就是后勤保障,先建洛阳、再挖运河,又修驰道,一年一个国家级重大工程,国库根本扛不住,所以历史上,后续部队的粮草,全给了前方,也就是宇文述的九路大军。    杨广令前锋将士人皆负重三石军粮,并言:遗弃米粟者斩。    开皇年间,一石为106斤,但是杨广继位之后,复依秦制,改度量衡,所以一石成了35斤,那么士兵负重三石,就是特么的105斤。    扛着一百多斤的粮食,怎么打仗?    管饱是真管饱了,但是也给士兵造成极大的负担,以至于遗弃军粮者数不胜数,打到最后,前线缺粮了,在这种情况下,宇文述接受了高句丽的诈降,以至于三十五万大军,逃回辽东的只有2700人。   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